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視角盛宴”不是“心靈雞湯”(修訂稿)

近期,國際影壇上爆出兩件新鮮事:在8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,“世界之王”詹姆斯*卡麥隆的大片《阿凡達》不敵前妻凱薩琳*畢格羅的低成本電影《拆彈部隊》,與小金人大獎擦肩而過,徹底栽了;同樣,在柏林電影節60周年華旦上“擒熊”,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的新片《三槍拍案驚奇》,不如王安全的《團圓》,與金熊獎無緣,空手而歸!一個“世界之王”“徹底栽了”,一個國際大導演“空手而歸”,說明什麼呢?他們共同的失誤是:走上了重形式、輕內容的歧途!
  
  同一切文學藝術一樣,影視藝術也有它自身發展的美學規律:一部好作品,不僅要有好的形式,更要有好的內容,而且,形式是內容的外化和包裝,內容則是形式的內核和靈魂,形式是為表現內容服務的,二者互為表裏,互相依存,互相作用,既不可偏廢,更不能本末倒置。比如,人們遇到絕色美女,自然受到“視覺盛宴”的衝擊,讓人看一眼就激動得心跳,甚至一見鍾情,但這畢竟是表層的感性認知,並不瞭解對方的身份、心性、能力、價值取向和修養。只有在餘下的時間裏,深入全面瞭解,上升到理性層面,捕捉到她的本質特徵,才能讓“視覺盛宴”徹底轉化為“心靈雞湯”,讓人刻骨銘心,終身不忘!
  
  人們看電影,看電視劇,絕不僅僅是為了博得一笑,為娛樂而娛樂,更重要的是,在娛樂中,潛移默化,自覺不自覺地獲得人生的啟迪、社會的補益,是一種積極的精神消費和審美活動。因此,作為大眾文化的藝術形態,要求影視劇不僅要好看,而且要耐看;不僅要叫座,而且還要叫好;不僅是“視覺盛宴”,更重要的是“心靈雞湯”,內容和形式互相映襯,互相彰顯。相反,內容和形式不相匹配,甚至相互對立,那是什麼效果呢?如果一部影視劇如果沒有好的外包裝,即便是內含終極真理,也難以為廣大受眾接受;如果外表上雖是一個絕色美人,但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,甚至格調低下,倫理顛倒,沒有一點良好的心性,是一個娼妓或美女特務,再好的“視覺盛宴”,也會倒人胃口,讓人敬而遠之,為人們所不齒。
  
  現在,為了提高收視率和收益率,一些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大導演,捨棄文藝的認識功能、教育功能,醉心於砸重金,下大力氣生產一桌又一桌叫人眼花繚亂,又不知所云的“視覺盛宴”,讓人娛樂致死,但中看不中吃,跌入媚俗、低俗的票房泥坑不能自拔。不錯,《阿凡達》開啟了3D電影的新紀元,夢幻般的場景、濃濃的氣氛營造、逼真的外星人獸形象、飛行、戰鬥,驚險、自然的動作和鮮豔的色彩,堪稱舉世無雙的“視覺盛宴”,其想像力之豐富,大膽,製作之精細、精良,真是無與倫比!但是,故事非常老套,平淡無奇,還有些拖遝,沒有卡麥隆自己《泰坦尼克號》的故事講得精彩動人。主題雖然合乎觀眾的主流意識,但開掘不深,針對性不強,缺乏新意,更沒有什麼獨創性和震撼力。同樣,張藝謀的《三槍拍案驚奇》,嘗試翻拍外國影片《血迷宮》,撇開一切典型環境,抓住人性中的一些弱點和私情,便在假定古代大漠中的一個小面館裏大開殺戒,獵奇血腥,色彩斑斕,喜鬧誇張,折騰了半天,揭示出這樣一個令人振聾發聵的“真理”:誰也不正確!因此,立意不高,缺乏民族性和原創性,雖然明星雲集,花裏胡哨,但不能給人以啟迪、以鼓舞。因此,人們看完《三槍》時,都不敢相信這是出自國際大導演張藝謀之手,惡評如潮,喻為“最大爛片”,鳳凰網還發起“籲請實施電影退票制”,業內人士批評張藝謀“取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,但喪失了作為一名導演的電影理想和藝術追求”!這樣,他們一個個“徹底栽了”,甚至“空手而歸”,都不是沒有道理的。當然,我們也反對赤裸裸的宣傳、說教,或玩弄並不高明的技巧,浪費觀眾的生命。前不久,在央視八套播出的《冷箭》,編導把敵特描寫的十分高明,解放軍官兵卻是一群瞎子、聾子和白癡。為了挖“內鬼”,繞過來轉過去,故弄玄虛,為懸疑而懸疑,拖遝、冗長,愚鈍,誰能看完?那簡直是自殺!
  
  那麼,如何處理好形式與內容的關係?古人早有高招:文以載道,寓教於樂,盡力把自己的傾向掩藏在人物形象、故事情節背後,讓人如嚼橄欖,餘味無窮。如最近播出的《十月圍城》和《潛伏》等。前者為保護民主革命的領袖孫中山先生,香港各界人士不惜浴血阻擊清軍的圍剿,武打再多再激烈,也是為崇高的使命服務的;後者,餘則成為了崇高的信仰,不惜置身在腥風血雨的漩渦中心,潛伏在國民黨的特務機關裏,運用自己的智慧、沉著、勇敢和機智,為解放戰爭提供了大量很有價值的秘密情報。這樣的藝術作品,曲折,驚險,緊張,有內涵,既好看,又耐看,叫座又叫好,何樂不為呢?
  
  因此,這就給我們以警示:重形式,輕內容的創作傾向絕沒有好的結果。負責任的作家藝術家必須校正重形式的失誤,要側重在內容上下功夫,把“視覺盛宴”昇華為“心靈雞湯”,前景一定光明。否則,不蹈自己的覆轍才怪呢!
返回列表